close

輝煌的羅馬帝國與奧匈帝國時代為維也納留下許多雄偉建築,而被視為「音樂之都」的維也

納也吸引了貝多芬、莫扎特和馬勒等眾多音樂家,無怪維也納被稱之為「多瑙河的女神」,

今天繼續散步在這美麗的城市,在藝術建築上,維也納可說是是巴洛克的大本營,例如由由

奧地利巴洛克大師愛爾拉赫 (J.B. Fischer von Erlach) 所設計的卡爾大教堂Karlskirche

(1716~1737),就是巴洛克建築的代表之一,卡爾教堂完成於1737年, 起因於在 1713 年黑

死病猖獗期間,卡爾六世皇帝 (Karl VI)發願,只要維也納城能夠倖免於難,他要建造一座大

教堂奉獻給前米蘭總主教和守護生靈抵禦黑死病的聖波洛梅歐 (St Charles BORROMEO, 1538-

84年)。在建築師愛爾拉赫的設計下,一座華麗卻不失典雅的巴洛克式傑作於焉誕生:宏偉的

圓頂和門廊係仿自古希臘和古羅馬式的建築,內部更是充滿了許多當時名藝術家的精心雕刻

和祭壇畫,走過了卡爾教堂,前往分離派會館,其頂上的大金球就是最好的路標,至於所謂

的分離派,則是要提到維也納的近代藝術史了,在1897年以克林姆為首的年輕畫家.建築師.設

計師所發起的“分離派運動”,取名分離派象徵與官方藝術家分道揚鑣,自外於當時的主來派

別-復古主義,他們在1898建立了分離派會館,由華格納的學生Olbrich設計,鍍金圓頂的四方

形會館,成為了新藝術的標竿,這棟造型特別有別於古典建築的分離派藝術中心,專門展出

分離派藝術家的創作,純白建築烘托著鑲架著月桂葉的金球,正面更刻著其格言:給每個時

代藝術,給藝術自由。走過了會館不久,就來到了中央市場,只是今天來的時間有些晚了,

市集裡的商家已經開始收攤了,就待明日再來探訪這個著名的市場了,在前往另一個城市地

標-聖史蒂芬大教堂之前,先來到了維也納音樂協會,著名的金色大廳即在此棟建築物當中,

來到音樂聖地,當然要享受一場音樂盛會,而我們挑選了世界著名五大音樂廳中的金色大

廳,並在出國前就已預訂了票卷,準備聆聽莫札特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的演出,可惜在我們

在歐洲的這段期間,維也納愛樂正在他國巡迴,不然就可以在金色大廳享受他們的演出了。

確定好了金色大廳的位置,轉往聖史蒂芬大教堂,途中還經過了維也納市立公園,音樂之都

的維也納,四處可以音樂家的身影,市立公園內就有一尊小約翰.斯特勞斯的金色雕像呢。來

到了聖史蒂芬大教堂,建造於12世紀的教堂是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更是維也納

的重要地標,可惜我們來到的時候,外牆正在整修,無法看見其全景,不過精緻的內部雕

刻,仍是十分值得駐足欣賞,看過了大教堂,轉往不遠處的黑死病紀念柱,在16.17世紀盛行

的黑死病,狂卷了歐洲,造成了歐洲的重大傷亡,也讓歐洲重創,並連帶的影響之後的宗教.

歷史,而在一路遊歷下來更可在不少的城市看到黑死病紀念碑,弔念那段黑暗時期,離開了

熱鬧的市區,轉往了較為寧靜的地域,遇見一棟不知名的教堂,音樂之都維也納過然處處洋

溢著音樂,教堂中的弦樂四重奏正在為今晚的演出練習呢,圓弧狀的教堂讓音樂迴盪在整個

區域,讓人捨不得離開這美妙的樂章。

 

 


 

時間逐漸接近了莫札特交響樂團的表演時間,走過市政廳與國會大廈,回到金色大廳,外圍

已經開始聚集了今晚準備聆聽交響樂的觀眾,進入金色大廳後,華麗的裝飾的確讓人驚嘆,

周圍的觀光客不斷地拍著照片,不久身著十八世紀服裝的表演者出現了,演出的項目是小型

交響樂團搭配聲樂演出,交響樂團的團員演奏略顯單薄,更糟糕的是,演出期間,大家仍然

閃光燈閃個不停地拍攝著演奏者,其商業化似乎太過嚴重了,這個每個週三定期演奏的樂

團,似乎只是純粹的商業表演了,讓滿懷期待的我們有些小小的失望。聽過了有些喧鬧的交

響樂演出,在夜幕低垂的維也納,漫步地返回小民宿….


more pic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oebelin1024 的頭像
    phoebelin1024

    貓頭鷹飛翔日誌

    phoebelin10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